PPT導航PPTOK首頁PPT模板下載PPT背景PPT課件

顏色分類黑色PPT橙色PPT紫色PPT藍色PPT黃色PPT紅色PPT綠色PPT彩色PPT

節日圣誕節PPT勞動節PPT清明節PPT教師節PPT國慶節PPT感恩節PPT中秋節PPT父親節PPT

行業科技PPT醫學PPT教育PPT工業PPT金融PPT音樂PPT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文庫 > 教案 > 說課稿一等獎 → 離子鍵說課稿一等獎

離子鍵說課稿一等獎

時間:2022-08-17

離子鍵說課稿一等獎

1、離子鍵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鍵是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的第一課時。

初中化學中已經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也已經知道Na+和Cl-由于靜電作用結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和離子三種微粒構成的,但并沒有涉及離子鍵的相關概念。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 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

3、 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說教法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過程

(根據本節的教學目標,我對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②分子、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組織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代表發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

②如何用較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手段,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 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6、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板書設計

2、高一化學‰子反應離子方程式》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屬于高一課本第三章第五節,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二課時講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第三冊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重現率達標100%。

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知識方面:1、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學會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

能力方面:1、培養學生利用實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使用對比,歸納,總結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養學生能通過現象看本質,找出事物變化規律。認識到事物變化過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這樣確定教學目的,一方面是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學法上給學生以指導,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課依教材特點,采用螺旋式發展,循序漸進,探究式、問題討論式教學。具體解決重、難點的方法如下:

1、“由舊引新,以舊帶新”的方法:學生新知識的獲得,必須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如果學生對新知識課缺乏必要的知識基礎,就難以理解新知識。由于上節課已學習了離子反應以及發生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我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由實驗復習舊知識,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應的實質,使學生深刻地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定義。并通過關鍵詞的點拔,鞏固了定義的外延和內涵。

2、正確理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改”是教學中的難點?刹捎脝栴}討論式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書中給離子方程式下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合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從而得出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

3。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強酸、強堿、可溶性的鹽要寫離子形式,再由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實驗來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一堂以實驗為主的新課。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三、學法方面

(1)在本節教學中我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應該扎扎實實鞏固。在學習過程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2)這節課我盡可能用實驗來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3)通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設問,使學生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四、教學程序

1、談談實驗的導入:由于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離子反應以及發生條件。這部分知識對于高一學生來講并不難,若從定義上復習會使學生感到乏味。但對于溶液中反應本質的深入,他們還非常薄弱。故做以下兩組實驗:

a、鹽酸,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b。鹽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提問:(1)為什么會產生同一種沉淀,或產生同一種氣體?

(2)是離子反應?

(3)是什么離子參加反應?

結論:Ag++cl—=Agcl↓co32—+2H+=H2o+co2↑

教師指出上述兩條就是離子方程式。引出離子方程式的定義,指出定義中的關鍵字“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號”。并且引導學生得出離子方程式不僅表示某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這樣導入課使學生對定義有本質理解。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情景之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2、談談離子方程式書寫原則: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改”是教學中的難點。書中給離子方程式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而書寫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離子反應中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實際參加反應的微粒是什么?事實上無論是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只要是酸堿鹽電解質,溶于水的部分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它們之間的反應是離子之間的反應。例:caco3和鹽酸溶液反應,caco3(s)=ca2++co32—(溶解平衡)co32—+2H+=H2o+co2↑隨著反應的進行不斷促使碳酸鈣的溶解,電離平衡向右移動,使反應趨于完成。但這樣書寫跟課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學中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是這節課教學上的一個升華點,也是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故在教學中可這樣引導(1)碳酸鈣在鹽酸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參加微粒是離子。(2)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碳酸鈣在溶液中主要以固體形式存在,故用化學式。這樣同學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是不防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鹽酸離子方程式如何寫?(2)石灰乳中加入鹽酸離子方程式如何寫?根據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離子狀態,在濁液狀態或固態時就寫化學式。這時為了使學生所掌握知識具體化,師生可共同討論歸納出:難溶的物質,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氧化物,單質,氣體等用化學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視,可提問學生應查什么?可用幻燈片:判斷正誤(1)fe2++cl2=fe3++2cl—(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這兩條方程式學生還沒學過,但能用現有知識去判斷,高而可攀,使學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獲得學習的樂趣。查:(1)質量守衡(2)電荷守衡(3)電子得失守衡(是氧化還原反應)。這種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具體問題上找出答案,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3、談談練習選用:由于學生剛剛掌握了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為了鞏固知識并能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安排這樣一組問題:(1)Ba(oH)2溶液能否導電?(2)能否用實驗來證明?學生一方面進行知識回顧,另一方面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提出幾個方案,分析,比較。然而展示實驗裝置并演示小燈炮發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質能使電燈熄滅?這一問題不僅鞏固離子反應知識,而且使創造性思維進一步得到訓練。師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幾個方案,如用鹽酸,硫酸,硫酸鈉。(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課本P74練習6實驗裝置并演示,請學生觀察現象并分別寫出離子方程式。提出鹽酸,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來表示?(5)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應(B)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c)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利用這一系列擴散性問題,讓學生產生多種創性的想法,改變習慣性單純吸收,鞏固了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4、談談總結:對于離子方程式定義的總結,可與電離方程式定義,化學方程式定義進行對比,使定義進一步深化。對于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著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書寫過程中的注意點。說明并不是所有電解質之間都能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狀態的反應就不能表示。如濃硫酸和固體氯化鈉反應,濃硫酸和銅反應,固體氯化銨和熟石灰反應。體現事物發展規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維。

5、談談應用:離子反應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離分析,水的凈化,電鍍,醫藥,染料,“三廢”處理和生命活動中都有存在。中學階段主要應用在離子的分離和檢驗。如: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和氯離子的檢驗。

五、板書設計(用幻燈片)

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

一、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2、意義:不僅表示某一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3、離子反應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學組的0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子反應》,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是學生認孰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后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

2.教學目標:

(1)知士標:

A.了解電解質的概念;B.引導學生能夠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酸,堿,鹽的本質;C.使學生了解到電解質在溶液中所起反應的實質。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和動畫模擬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探索研究物質和理論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引導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3.教材的重、難點:

(1)重點:理解電解質,電離的定義,會用電離方程式表示物質的電離過程,從電離角度概括出酸,堿,鹽的本質。

(2)難點:用電離方程式表示物質的電離過程,對酸,堿,鹽本質的理解。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备鶕抡n改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問題探究法,即以問題為切入口,追蹤變化的本質,解釋疑惑。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方法意在滲透探究問題的方法,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限于新高一學生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以啟發性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在16、17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較強,興趣不太穩定,邏輯思維正在日趨發展中,在知識學習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諸多特點。

2.學法指導

充分運用實驗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盡可能增加實驗可見度,加強感性認識;利用計算機軟件的動畫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理解微觀本質。

四.說教學

1.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演示溶液導電性實驗,觀察分析,同時展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從微觀領域明確溶液導電的本質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在此基礎上,介紹氯化鈉,硝酸鉀,氫氧化鈉等固體分別加熱至溶化后能導電,這樣很順利的引出電解質的概念。

然后通過介紹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引出氯化鈉電離方程式的書寫,以及HCl、H2SO4、HNO3三種酸的電離方程式,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的定義。最后安排“思考與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堿和鹽的本質。

2、通過上面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到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反應的實質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后,即可很自然地轉入到對離子反應的討論。

3、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能夠很快地辨別出那些物質是電解質,能夠正確地書寫電離方程式,能夠運用定義辨別出酸,堿,鹽。

4、布置作業,應用遷移

結合本節知識,課后討論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4、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是學生認孰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后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重現率達標100%。

本節的知識順序是: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強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 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

本節重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定義的引出。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依據美國布壚坶教學目標的分類理論,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含義;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演示實驗和動畫模擬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認孰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探索研究物質和理論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學生正處在16、17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較強,興趣不太穩定,邏輯思維正在日趨發展中,在知識學習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諸多特點。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實驗現象的分析、本質的理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難點的突破方法:充分運用實驗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盡可能增加實驗可見度,加強感性認識;利用計算機軟件的動畫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理解微觀本質。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情況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培養能力為目的來選擇。本節課主要采用問題探究法,即以問題為切入口,追蹤變化的本質,解釋疑惑。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方法意在滲透探究問題的方法,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限于新高一學生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以啟發性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教學序: 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引導探究 實驗研究

引導分析 引導歸納 鞏固練習

學習序:明確問題 實驗研究 分析現象 形成概念 理解應用

四、教學程序:

1、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根據初中所學知識,哪些物質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呢?可通過什么方法檢驗這些物質是否電離?

演示溶液導電性實驗,觀察分析,同時展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從微觀領域明確溶液導電的本質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既而引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設問:相同條件下,不同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相同嗎?

演示:同濃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導電性實驗,觀察分析,借助多媒體進一步闡明原因,從而導出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與NaCl溶液混合的實驗現象,觀察分析,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本質得出離子反應,為下一節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作好鋪墊。

2、 歸納總結,形成概念

讓學生歸納本節所研究的內容,同時利用軟件作以小結。

當時我們把可以導電的溶液放在一個容器里,用石墨電極與燈泡還有低壓直流電源連接,燈泡能夠發光,說明溶液可以導電。事實上,把氯化鈉,硝酸鉀,氫氧化鈉等固體加熱至熔化,它們也可以導電。它們能夠導電的原因是物質內有自由移動的、帶電荷的微粒,也就是陰陽離子。我們把這種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

電解質能夠導電,指的是當通入電流時能夠導電;但電解質的電離不需要電流的作用,我們不是要通入電流它才能電離。它電離了也不是有了電流,只是有了能導電的陰陽離子。

既然我們把能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換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我們就叫做非電解質。例如,酸、堿、鹽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等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非電解質。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有個相同之處,就是它們都是化合物。

3、 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下面物質中哪些是電解質:銅、硝酸鉀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鈉固體、氫氧化鈉固體。

分析:

(1)電解質導電的條件:溶于水或熔化;

(2)電解質屬于化合物。單質(如銅)、混合物(如硝酸鉀溶液)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3)電解質導電必須是用化合物本身電離出的離子導電,不能是發生反應的生成物的物質導電。(二氧化碳溶于水導電實際上是碳酸的導電,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導電,故二氧化碳是非電解質,而碳酸是電解質)

(4)酸、堿、鹽和水是電解質。

答案:氯化鈉固體、氫氧化鈉固體

4、探究:為什么酸,堿,鹽在水溶液中可以導電呢?

我們看書上的圖來解答這一個問題。我們以氯化鈉溶液為例子。氯化鈉晶體是由帶正電荷的Na+和帶負電荷的Cl,通過靜電按一定規律緊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體中的離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動,因此晶體不能導電。當NaCl溶于水時,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減弱了氯化鈉晶體中Na+與 Cl之間的靜電作用力,使Na+ 和Cl逐漸脫離晶體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

我們把這種在溶液中產生了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書:

表示電解質電離的方程式叫做電解方程式。 板書:電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邊示范寫HCl,H2SO4,HNO3的電離方程式。

注意強調:質量守恒定律和電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電離出H+,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又有一個新的認識,電離的時候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設問:NaHSO4 電離方程式怎么寫?它是酸么?(酸式鹽)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電離方程式。(分開堿與鹽兩邊寫,請同學們把陽離子寫在一邊,陰離子寫在一邊)

檢查同學答案正確與否,總結:

堿:圈出OH,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堿。 鹽:電離時能生成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小結: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電解質、非電解質是根據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否導電對化合物的一種分類。電解質能導電,非電解質不能導電,它們的顯著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否導電。酸,堿,鹽,部分金屬氧化物都是電解質。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單質(銅,鋁,石墨),混合物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

酸,堿,鹽在水溶液中電離方程式的書寫(黑板) 酸,堿,鹽的本質含義(電離)

5、提出問題:電解質溶于水后都電離成為離子,那么,它們在溶液里的反應應該是離子之間的反應,那么離子反應是如何進行的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實驗21。(同學描述現象)

1。第一支試管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為什么?說明了什么?(引出)(因為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所以不反應,說明了Na+、Cl-、SO42-、Cu2+離子之間不相互反應。)

2。第二支試管有白色沉淀說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說明了Ba2+與SO42-離子發生了反應。)

3。兩根試管的溶液都是藍色,說明了什么?(說明了Cu2+不參與反應)

4。如何證明中Cl-離子沒有參與反應。(第二個試管,取上層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實驗)

5。如何再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是Ba2+與SO42-發生了反應?(實驗22第一個實驗)

總結:Cu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的實質是Ba2+與SO42-離子之間的反應,而Cu2+和Cl-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也說是這個反應的實質是:Ba2++SO42-=BaSO4↓

同樣地, Na2SO4溶液與Ba(OH)2溶液的反應的實質也是:Ba2++SO42-=BaSO4↓

設問:為什么這兩個不同反應物的反應可能產生同樣的結果呢?

講述: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硫酸鈉、硫酸銅在溶液中均電離出SO42-,跟Ba(OH)2、BaCl2電離出的Ba2+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淀硫酸鋇。像這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離子方程式不僅表示一定物質內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補充板書:離子方程式

演示實驗22第2,3個實驗,黑板上寫出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

小結:從上面的三個反應的實質可以看出,它們都是溶液中的某些離子之間發生了反應,使這些離子的濃度減小。電解質溶液之間的反應都是有離子參加的化學反應,只要有離子參加的反應都稱為離子反應。我們初中的時候學過的復分解反應都可以寫成離子方程式,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或者生成水,我們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氣體,方程三是生成水。這些也就是離子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下一節課里我們將詳細學習如何書寫離子方程式,請同學們回去認真復習這一節課的內容。

作業:1、29頁第一題做在書上

2、習題書14題

5、離子反應說課稿

離子反應優秀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離子反應優秀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子反應》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二節內容!胱臃磻肥侵匾幕瘜W用語,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孰子反應極其發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而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解理論又沒有學習,因此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幾乎年年考。

2、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學生情況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孰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初步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發生的反應。

2、會書寫易溶、易電離的酸、堿、鹽之間發生的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掌握化學離子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探究、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反應和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帶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和唯物主義教育。

3、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復分解反應類型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2、知道常見的易溶、易電離的酸、堿、鹽并會寫這些物質之間發生的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教學難點:知道哪些物質是易溶、易電離的物質,并據此學會判斷離子大量共存問題和常見離子的檢驗。

二、 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三、 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積極響應新課改倡導的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互動的教學方法,在學法設計上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交流的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1、適當復習,引入正題

由于電解質等概念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非常重要,可做適當復習。并通過復習電解質溶于水后能電離成離子,介紹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引入題。

2、精心設疑,實驗探究

【思考1】是否有離子就能夠發生反應呢?

【學生實驗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觀察分別有什么現象?

①無現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為藍色

【學生思考與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過什么離子結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離子個數減少?哪些離子個數沒有變化?

【結論】不是有離子就能發生反應,在反應的過程中有些離子并沒有參加反應,實驗②的實際: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離子方程式

【思考2】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什么呢?

【學生實驗探究2】

現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適量HCl 先變紅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氣泡冒出 氣體

【討論后的結論】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氣體

3、逐步講解,有詳有略

【詳】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①寫:寫出化學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難溶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刪:刪去方程式兩邊形式相同的離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檢查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6、離子反應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x縣xx中學的化學教師x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第二課時。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子反應》屬于高一課本第一章第二節內容!胱臃磻吩谥袑W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化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孰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內容。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能夠初步運用實驗的手段來探究學習化學,通過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常用的分類方法,在大腦中對“離子反應”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離理論又沒有學習,所以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電解質。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②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③通過稀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實質的探究,使學生學

④會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研究方法。

⑤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能以“聯想·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能以“遷移·應用”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

③能通過“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④能借助“知識點擊”讓學習有余力的同學感受化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離子反應、常見酸、堿、鹽的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2)難點: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來導出問題,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用實驗,知識的鞏固、升華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發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優化教學過程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使教學過程有條不紊,便于學生學習,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用故事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蜀由于誤飲啞泉水、個個不能言語,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點迷津——飲用萬安溪安樂泉水、終于轉危為安,渡過難關,啞泉水為何能致啞,萬安溪安樂泉水又是什么靈丹妙藥呢?

原來啞泉水中含有較多的硫酸銅,人喝了含銅鹽較多的水就會中毒。而萬安溪安樂泉水中含有較多的堿,銅離子遇氫氧根離子發生離子反應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設計同學們熟知的故事導入新課。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31,由學生歸納出“離子反應”概念。

1、實驗:硫酸銅與氯化鋇溶液的反應。(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討論、總結,從而得出離子反應的概念。)

2、課件展示:播放動畫讓學生理解離子反應。

3、目的:這樣導入新課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對定義有本質理解,并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情景之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并討論,得出“離子反應”的定義。 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1)教師設問:“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都是離子反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電解質溶液混合都能發生反應呢?”(學生分組實驗,記錄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討論反應原理)

(2)教師設問:通過分析,反應過程中離子的數量有沒有發生變化?是部分離子還是所有離子的數目發生了變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得出“離子方程式”的定義。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3)目的:通過動手實驗,不僅增強了學生實驗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好奇,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明白實驗在化學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寫、拆、刪、查

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拆”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以硝酸銀與氯化銅反應為例子,詳細引導學生掌握書寫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結論:強酸、強堿、易溶于水的鹽寫成離子。

難溶的物質,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氧化物,單質,氣體等用化學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師補充,然后讓學生練習)

在此,使學生所掌握知識具體化。通過“引導→設問→討論→總結→練習”五步曲,攻克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三步“刪”是書寫過程中最易掌握的內容,只需認真對待就可以了。

教師設問: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視,應檢查什么?(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結論:檢查(1)質量守衡。(2)電荷守衡。(3)電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還原反應)。

目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從具體問題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教師總結:書寫四步中,“寫”是基礎,“拆” 守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考試當中的熱點問題。對該知識點學習過程教師要多安排一些時間,通過教師提問、學生上臺書寫等多種形式以達到突破重點的學習目的。

教師精心設置訓練題目,學生練習并討論,啟發學生,得出離子方程式的意義即“離子方程式不僅可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3、討論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課件展示]根據提供的試劑,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書寫符合要求的離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應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歸納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變教材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梢愿臃奖阌谒袑W生觀察,使眾多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大教學知識的容量,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領悟難點知識。

(三)小結:

離子反應小結。采取學生先小結,老師后總結的方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課堂練習:

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內容特點設計練習內容,該練習對本節所學內容起到鞏固作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重點知識的掌握。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7、離子反應說課稿

教材分析

‰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屬于高一課本第三章第五節,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二課時講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第三冊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重現率達標100%。

一、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知識方面:

1、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學會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

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利用實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使用對比,歸納,總結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養學生能通過現象看本質,找出事物變化規律。認識到事物變化過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這樣確定教學目的,一方面是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學法上給學生以指導,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課依教材特點,采用螺旋式發展,循序漸進,探究式、問題討論式教學。具體解決重、難點的方法如下:

1、由舊引新,以舊帶新的方法:學生新知識的獲得,必須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如果學生對新知識課缺乏必要的知識基礎,就難以理解新知識。由于上節課已學習了離子反應以及發生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我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由實驗復習舊知識,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應的實質,使學生深刻地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定義。并通過關鍵詞的點拔,鞏固了定義的外延和內涵。

2、正確理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改是教學中的難點?刹捎脝栴}討論式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書中給離子方程式下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合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從而得出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

3.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強酸、強堿、可溶性的鹽要寫離子形式,再由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實驗來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一堂以實驗為主的新課。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8、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現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教學內容——離子反應,它是高中階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在學情上學生已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復分解反應和酸堿鹽導電實驗是引入本節課的關鍵,而后面許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都會涉及離子反應的內容,故本節內容可以說梳穿了高中化學的始終,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要求把本節課分為二個課時,確立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

2、 了解電離極其方程式的書寫。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①電解質的定義;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①電解質的定義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采用實驗探究法,力求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學會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的科學學習方法。把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學習;谶@樣的想法我把學習過程設計如下。

五。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 情境引導 激發欲望。

實驗一,NaCl晶體 , 水 , NaCl 溶液導電問題對比提出問題:1.金屬導電的原理2. NaCl晶體 , 水為什么不導電,NaCl 溶液導電的原理分析問題:自由移動守鍵環節二 組內合作 自學討論

通過從NaCl晶體到溶液物質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轉變成離子的過程討論探究電離的定義和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環節三 班內交流 確定難點【練習】NaCl , NaOH、 HCl, CuSO4, H2 SO4,Ba(OH)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歸納總結酸堿鹽的定義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狀態下)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都是H+(氫離子)的為酸。

堿: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狀態下)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氫氧根離子)的為堿。

鹽: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狀態下)電離出的既有陰離子,又有陽離子,是鹽。

【過渡】酸堿鹽從物質分類上說均為化合物,統稱電解質。

環節四 點撥精講 解難釋疑

學習定義,分析辨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方法

電解質:電解質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能夠導電(電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并產生化學變化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電解質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不能夠導電(電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并產生化學變化的化合物。

【總結】1 電解質,非電解質均為化合物。

2 一般酸,堿,鹽,活潑金屬氧化物,水為電解質。

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氫化物,絕大多數有機物為非電解質環節五 隨堂練習 當堂反饋結合導學案練習鞏固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并理解電解質和導電的關系環節六 歸納總結 科學評價縱觀本節課的內容發現電解質與導電的關系學生認剩糊,還需要從電離的`角度進一步分析,當然如果學生對本節內容掌握的較好,還可補充強弱電解質的學習,為后面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提供更確切的依據。

六 說板書設計

9、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生認孰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

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后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

本節的知識順序是: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強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

①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②了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③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④了解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技能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歸納、演繹和類比等科學方法。

3.德育目標

運用教材(如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但電解質的強弱不以溶液導電能力大小劃分;導電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電解質溶液)對學生適時地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以及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教育。

三、說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對強、弱電解質的理解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理解及有關概念、理論和應用。

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不是物質本質上的分類。決定電解質強弱的因素復雜,教材僅僅是從電離程度不同加以區分。因此,對強電解質、弱電解質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節的難點。

為突出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應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的效果,強化對學習重點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②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對比,在不斷辨別中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探究。

③通過列表類比和設計重、難點習題等,達到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問題探究法,即以問題為切入口,追蹤變化的本質,解釋疑惑。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方法意在滲透探究問題的方法,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限于新高一學生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以啟發性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教學程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探究→實驗研究→引導分析→引導歸納→鞏固練習

學習程序:明確問題→實驗研究→分析現象→形成概念→理解應用

教學過程

[提問]同學們在家自己想辦法確定下列物質中哪些能導電?思考為什么能導電?

Nacl固體、Nacl溶液、蔗燙體、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鐵絲、銅絲。

[演示]Hcl氣體、Hcl水溶液(鹽酸)導電性

[小結]①鐵絲、銅絲能導電,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存在。

②鹽酸、食醋、Nacl溶液能導電,因為它們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

[追問]在鹽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是怎樣產生的?可通過什么方法證明溶液中存在離子?

[小結]①電離產生,其過程可用電離方程式來表示。

②可通過溶液導電性來檢驗。

[演示]Nacl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過程(fiash模擬)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講解]電解質、非電解質是根據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否導電對化合物的一種分類。

[討論]下列物質中哪些是電解質?

cu、Nacl固體、NaoH固體、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電解質應是化合物。而cu則是單質,K2so4溶液與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電解質應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而so2能導電是因so2與H2o反應生成了H2so3,H2so3能夠電離而非so2本身電離。所以so2不是電解質。

[電解質定義可改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直接電離)導電的化合物

[設問]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類比相同條件下,不同金屬導電能力不同.)

[演示實驗1—1]觀察:五種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結果。

[結果]: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不相同

[講述]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大小決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ll;溶液的溫度當溶液體積、濃度、溫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取決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數目,導電能力強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多。

二電解質分類: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NaoH等(寫出電離方程式)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H3·H2o、cH3cooH等

[歸納]強、弱電解質的比較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電離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離子

分子、水合離子

同條件下導電性

物質類別

強堿、強酸、大多數鹽

弱堿、弱酸、水

化合物類型

離子化合物、某此共價化合物

某些共價化合物

大多數鹽大多數鹽中學見到的鹽都是

[討論]B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解質?

[小結]Baso4、caco3、Agcl雖然難溶,但溶解的極少部分卻是完全電離,所以它們是強電解質,cH3cooH體易溶于水,但它卻不能完全電離,所以屬弱電解質。因此,電解質的強弱跟其溶解度無必然聯系,本質區別在于它們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

[布置作業]復習、預習

10、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學》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梳穿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線索之一。研究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及其書寫,對以后的學習或是進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通常情況下都能寫成離子反應方程式,只有讓學生掌握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基本知識,才能使他們理解 這些反映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二、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2.通過實驗掌握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3.通過交流、發言、實驗等磨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錘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分析討論結論”的程序,探究離子反應的本質和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了實驗是學習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之善于觀察,敢于實踐。

3.通過討論與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發揚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三、教學構思

(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探究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設計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探究方案及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二)教學設想

精心設計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所以精心設計實驗顯得尤為重要。我首先設計一個產生白色硫酸鋇沉淀的實驗,其次設計了一個產生白色硫酸鋇沉淀的flash畫面,用來揭示離子反應的實質,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一個高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設計了產生無色、無味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最后設計了中和反應實驗,利用顏色的變化及Flash動態畫面又一次激活學生的思維,體驗反應的進行,最終達到了通過實驗使學生認孰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產生沉淀、氣體和水。

(三)教學方式

本節課采取的是“科學探究”的教學方式,即:“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交流→分析思考→獲取結論” 。

(四)教學思路和過程

積極響應新課改倡導的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互動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力爭形成一個良性的、具有和諧關系的公共空間,在此空間中通過課堂師生間、生生間合作與交流,使學生作為主體主動積極參與到一種競爭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中來,因此,在學法設計上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交流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層層設疑,環環緊扣”,進一步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思維、學會交流合作,整個過程老師充分發揮主持人的角色。

11、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著重介紹“酸、堿、鹽在水中的電離”。這在中學階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后面《氧化還原反應》內容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了解電離,電解質的概念;能用電離方程式表達常見、典型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并從電離理論的角度認識酸、堿、鹽;通過酸、堿、鹽的本質探究,感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更深的層面研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意義,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電解質的判斷、電離及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二、說學情

對于高一年緘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化學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程度參差不齊,差別較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處于抽象思維階段,但本節概念比較抽象,應適當增加實驗和電腦動畫以使微觀離子的活動變得直觀。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為指導發現法、微觀演示法。

四、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為分組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探究。探究活動為:讓每組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物質(銅片、石墨、氯化鈉固體、氯化鈉溶液、無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餾水、自來水、硫酸溶液)進行思考并動手操作,怎樣才能使燈泡亮起來?通過小組內統一分工、互相協作,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探究、學會組內交流評價,參與評價。

探究結束之后,各組推薦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把本組的做法邊用實物投影展示,邊進行介紹。動員全班同學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對每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找出本組的優缺點,確定最佳小組,并說出最佳的理由。通過此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導學生利用上節課所學的分類方法,對導電材料進行分類。然后引導學生從純凈物和混和物、單質與化合物等分類標準對能導電的物質進行分類,從而引出電解質概念。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分類的標準,學會分類。

之后,讓每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理解電解質的定義,把自己的理解與其它組員交流,組內形成統一意見,舉手發言。我引導學生總結,并對學生的說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學生交流。同時為了加深對電解質定義的理解,讓學生說出開始呈現的物質哪些是電解質。結合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生開展評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電解質概念。(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提出梯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課本相關內容。問題1:氯化鈉是電解質,為什么氯化鈉固體不導電,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呢?利用flash課件展示氯化鈉固體不導電,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本質。從而引出電離的概念,像nacl這樣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能夠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為電離。同時強調電離的條件有2個:溶于水或受熱熔化,酸、堿、鹽在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都能發生電離。)

12、離子反應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鳳陽縣第二中學的化學教師沈健,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第二課時。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子反應》屬于高一課本第一章第二節內容!胱臃磻吩谥袑W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孰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內容。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能夠初步運用實驗的手段來探究學習化學,通過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常用的分類方法,在大腦中對“離子反應”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離理論又沒有學習,所以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電解質。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稀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實質的探究,使學生學

會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研究方法。

(2)、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以“聯想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以“遷移應用”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能通過“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借助“知識點擊”讓學習有余力的同學感受化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常見酸、堿、鹽的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難點: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來導出問題,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用實驗,知識的鞏固、升華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發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優化教學過程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使教學過程有條不紊,便于學生學習,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用故事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蜀由于誤飲啞泉水、個個不能言語,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點迷津飲用萬安溪 3

安樂泉水、終于轉危為安,渡過難關,啞泉水為何能致啞,萬安溪安樂泉水又是什么靈丹妙藥呢?

原來啞泉水中含有較多的硫酸銅,人喝了含銅鹽較多的水就會中毒。而萬安溪安樂泉水中含有較多的堿,銅離子遇氫氧根離子發生離子反應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設計同學們熟知的故事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31,由學生歸納出“離子反應”概念。

[實驗]:硫酸銅與氯化鋇溶液的反應。

(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討論、總結,從而得出離子反應的概念。)

[課件展示]:播放動畫讓學生理解離子反應。

目的:這樣導入新課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對定義有

本質理解,并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情景之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并討論,得出“離子反應”的定義。 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教師設問]:“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都是離子反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電解質溶液混合都能發生反應呢?”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討論反應原理)

[教師設問]:通過分析,反應過程中離子的數量有沒有發生變化?是部分離子還是所有離子的數目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得出“離子方程式”的定義。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4

目的:通過動手實驗,不僅增強了學生實驗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好奇,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明白實驗在化學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寫 拆 刪 查

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拆”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以硝酸銀與氯化銅反應為例子,詳細引導學生掌握書寫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結論:強酸、強堿、易溶于水的鹽寫成離子。

難溶的物質,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氧化物,單質,氣體等用化學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師補充,然后讓學生練習)

在此,使學生所掌握知識具體化。通過“引導→設問→討論→總結→練習”五步曲,攻克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三步“刪”是書寫過程中最易掌握的內容,只需認真對待就可以了。

[教師設問]: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視,應檢查什么?

(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結論:檢查(1)質量守衡(2)電荷守衡(3)電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還原反應)

目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從具體問題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教師總結] 書寫四步中,“寫”是基礎,“拆” 守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考試當 5

中的熱點問題。對該知識點學習過程教師要多安排一些時間,通過教師提問、學生上臺書寫等多種形式以達到突破重點的學習目的。

教師精心設置訓練題目,學生練習并討論,啟發學生,得出離子方程式的意義即“離子方程式不僅可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3、討論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課件展示]根據提供的試劑,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書寫符合要求的離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應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歸納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變教材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梢愿臃奖阌谒袑W生觀察,使眾多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大教學知識的容量,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領悟難點知識。

(三)小結

[課件展示]離子反應小結

采取學生先小結,老師后總結的方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課堂練習

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內容特點設計練習內容,該練習對本節所學內容起到鞏固作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重點知識的掌握。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13、離子反應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子反應》,下面我將從說教學背景、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五個方面對本節內容進行說明。

一、教學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子反應》位于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中學化學中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到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從教材體系來看:他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也為后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選修4奠定了基礎,所以學好本節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新考綱明確指出“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能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了解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所以在教材處理上我將讓學生通過實驗事實認孰子反應及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讓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初步掌握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過渡語】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為中心”,學生學情不能忽視

2、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第一課時學生已經知道“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實質”和“電離方程式”的知識, 已經意識到用實驗的方法去進行化學探究,但學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儲備不足, 物質離子式不熟悉,所以本節課在完成基本內容的基礎上不能隨意拔高難度

(2)認知基礎

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們知道高中生思維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辯證思維也迅速發 展,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前期,但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還稍弱,不能直 接給出概念或結論,需要借助一些直觀的手段。

【過渡語】根據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和重難點內容: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

B、會書寫易溶、易電離的酸堿鹽之間的離子方程式,了解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C、掌握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辯證主義思想觀

4、重、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難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特別是學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離子式,哪些 仍然寫化學式,需要借助教師歸納,并不斷練習強化)

【過渡語】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學法

1、說教法

【過渡語】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根據這一原則我主要采用“創設問題情境法”引導學生通過用化學實驗的方法對“離子反應和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條件”探究,針對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采用教師示范,學生多過手練習,從而突破難點內容

2、說學法

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學習,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認知規律

【過渡語】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新教材編寫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我將從四個環 節展開教學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min)

通過一則小故事拉開本節課的序幕“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士們誤飲了啞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轉危為安”,吸引學生眼球,再讓學生回顧“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反應實質”引入離子反應的概念

(目的:從原有舊知識中生長出新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吸收)

2、實驗探究,獲得新知(30min)

A、[創設問題情境一],讓學生思考“是否有離子就能發生反應”,進行猜想,做探究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現象:a中沒有現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電離出的Na+和SO42-與KCl電離出的K+和Cl-混合,沒有發生化學反應;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發生了電離,Na+與Cl-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而SO42-與Ba2+發生了化學反應,這個反應的實質是:SO42-+Ba2+====BaSO4

從而得出結論:“不是有離子就能發生離子反應,有些離子在反應過程中并沒有參與反應”,進而引入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目的:讓學生學習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 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辯證主義思想觀)

B、以Na2SO4+BaCl2反應為例,詳細講解離子反應方程式書寫步驟,我把它總結成四個簡單的字便于學生記憶,即:“寫、拆、刪、查”。教師強調“強酸、強堿、可溶性的鹽要拆成離子式,單質、氧化物、氣體和難溶物仍然寫化學式”,強調學生不要忘記“查元素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

讓學生練習書寫“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學生發現四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師進而提出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不僅表示一個化學反應,還可以表示一類離子反應” (目的:通過詳細講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并練習強化,讓學生突破本節課的難 點內容)

C、[創設問題情境二]讓學生思考“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進行猜想,做探究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試管里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用滴管向試管 里慢慢加入稀鹽酸,至溶液恰好變色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稀鹽酸

學生描述反應現象,并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組實驗得出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氣體”

(目的:讓學生逐漸學會用規范的化學語言描述實驗現象,強化學生用化學實驗的方 法進行科學探究)

3、知識應用,加深理解(5min)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設置隨堂練習

(目的: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識,準確把握重難點,也可以檢驗出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4、歸納整理,理性提升(2min)

為強化認識,教師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四、板書設計

為求板書簡明扼要,突出重點,我采用提綱式板書,現將板書劃分為三版: 左板:一、離子反應的定義

中板:二、離子反應方程式

1、書寫步驟

2、意義

右板:三、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教師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設計實驗、描述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主線,讓學生學習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明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當然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14、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屬于高一課本第三章第五節,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二課時講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第三冊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重現率達標100%.

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知識方面:

1、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學會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

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利用實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使用對比,歸納,總結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養學生能通過現象看本質,找出事物變化規律。認識到事物變化過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這樣確定教學目的,一方面是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學法上給學生以指導,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課依教材特點,采用螺旋式發展,循序漸進,探究式、問題討論式教學。具體解決重、難點的方法如下:

1、“由舊引新,以舊帶新”的方法:學生新知識的獲得,必須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如果學生對新知識課缺乏必要的知識基礎,就難以理解新知識。由于上節課已學習了離子反應以及發生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我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由實驗復習舊知識,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應的實質,使學生深刻地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定義。并通過關鍵詞的點拔,鞏固了定義的外延和內涵。

2、正確理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改”是教學中的難點?刹捎脝栴}討論式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書中給離子方程式下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合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從而得出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

3.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強酸、強堿、可溶性的鹽要寫離子形式,再由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實驗來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一堂以實驗為主的新課。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三、學法方面

(1)在本節教學中我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應該扎扎實實鞏固。在學習過程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2)這節課我盡可能用實驗來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3)通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設問,使學生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四、教學程序

1.談談實驗的導入:由于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離子反應以及發生條件。這部分知識對于高一學生來講并不難,若從定義上復習會使學生感到乏味。但對于溶液中反應本質的深入,他們還非常薄弱。故做以下兩組實驗:

a.鹽酸,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 b.鹽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提問:

(1)為什么會產生同一種沉淀,或產生同一種氣體?

(2)是離子反應?

(3)是什么離子參加反應?

結論: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師指出上述兩條就是離子方程式。引出離子方程式的定義,指出定義中的關鍵字“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號”。并且引導學生得出離子方程式不僅表示某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這樣導入課使學生對定義有本質理解。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情景之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2.談談離子方程式書寫原則: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改”是教學中的難點。書中給離子方程式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而書寫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離子反應中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實際參加反應的微粒是什么?事實上無論是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只要是酸堿鹽電解質,溶于水的部分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它們之間的反應是離子之間的反應。例:CaCO3和鹽酸溶液反應,CaCO3(S)=Ca2++CO32-(溶解平衡)CO32-+2H+=H2O+CO2↑隨著反應的進行不斷促使碳酸鈣的溶解,電離平衡向右移動,使反應趨于完成。但這樣書寫跟課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學中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是這節課教學上的一個升華點,也是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 故在教學中可這樣引導(1)碳酸鈣在鹽酸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參加微粒是離子。(2)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碳酸鈣在溶液中主要以固體形式存在,故用化學式。這樣同學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是不防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鹽酸離子方程式如何寫?(2)石灰乳中加入鹽酸離子方程式如何寫?根據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離子狀態,在濁液狀態或固態時就寫化學式。這時為了使學生所掌握知識具體化,師生可共同討論歸納出:難溶的物質,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氧化物,單質,氣體等用化學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視,可提問學生應查什么?可用幻燈片:判斷正誤(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這兩條方程式學生還沒學過,但能用現有知識去判斷,高而可攀,使學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獲得學習的樂趣。查:(1)質量守衡(2)電荷守衡(3)電子得失守衡(是氧化還原反應)。這種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具體問題上找出答案,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3.談談練習選用:由于學生剛剛掌握了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為了鞏固知識并能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安排這樣一組問題:(1)Ba(OH)2溶液能否導電?

(2)能否用實驗來證明?學生一方面進行知識回顧,另一方面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提出幾個方案,分析,比較。然而展示實驗裝置并演示小燈炮發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質能使電燈熄滅?這一問題不僅鞏固離子反應知識,而且使創造性思維進一步得到訓練。師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幾個方案,如用鹽酸,硫酸,硫酸鈉。(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課本P74練習6實驗裝置并演示,請學生觀察現象并分別寫出離子方程式。提出鹽酸,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來表示?(5)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應(B)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

(C)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利用這一系列擴散性問題,讓學生產生多種創性的想法,改變習慣性單純吸收,鞏固了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4.談談總結:對于離子方程式定義的總結,可與電離方程式定義,化學方程式定義進行對比,使定義進一步深化。對于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著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書寫過程中的注意點。說明并不是所有電解質之間都能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狀態的反應就不能表示。如濃硫酸和固體氯化鈉反應,濃硫酸和銅反應,固體氯化銨和熟石灰反應。體現事物發展規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維。

5.談談應用:離子反應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離分析,水的凈化,電鍍,醫藥,染料,“三廢”處理和生命活動中都有存在。中學階段主要應用在離子的分離和檢驗。如: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和氯離子的檢驗。

五、板書設計(用幻燈片)

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

一、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2.意義:不僅表示某一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用幻燈片)

附:鞏固練習

1.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A.碳酸鈣跟醋酸反應CaCO3+2H+=Ca2++CO2↑+H2O

B.鐵跟稀鹽酸反應Fe+2H+=Fe3++H2

C.碘化鉀溶液跟適量溴水反應I-+Br2=2Br+I

D.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Cu2++Fe=Fe2++Cu

2.采用四種不同方法鑒別K2S,K2SO4兩瓶無色溶液,并寫出相應離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與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5、離子反應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鳳陽縣第二中學的化學教師沈健,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第二課時。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子反應》屬于高一課本第一章第二節內容!胱臃磻吩谥袑W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孰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內容。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能夠初步運用實驗的手段來探究學習化學,通過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常用的分類方法,在大腦中對“離子反應”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離理論又沒有學習,所以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電解質。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稀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實質的探究,使學生學

會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研究方法。

(2)、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以“聯想·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以“遷移·應用”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能通過“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借助“知識點擊”讓學習有余力的同學感受化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常見酸、堿、鹽的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難點: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來導出問題,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用實驗,知識的鞏固、升華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發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優化教學過程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使教學過程有條不紊,便于學生學習,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用故事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蜀由于誤飲啞泉水、個個不能言語,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點迷津——飲用萬安溪 3

安樂泉水、終于轉危為安,渡過難關,啞泉水為何能致啞,萬安溪安樂泉水又是什么靈丹妙藥呢?

原來啞泉水中含有較多的硫酸銅,人喝了含銅鹽較多的水就會中毒。而萬安溪安樂泉水中含有較多的堿,銅離子遇氫氧根離子發生離子反應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設計同學們熟知的故事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31,由學生歸納出“離子反應”概念。

[實驗]:硫酸銅與氯化鋇溶液的反應。

(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討論、總結,從而得出離子反應的概念。)

[課件展示]:播放動畫讓學生理解離子反應。

目的:這樣導入新課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對定義有

本質理解,并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情景之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并討論,得出“離子反應”的定義。 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教師設問]:“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都是離子反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電解質溶液混合都能發生反應呢?”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討論反應原理)

[教師設問]:通過分析,反應過程中離子的數量有沒有發生變化?是部分離子還是所有離子的數目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得出“離子方程式”的定義。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4

目的:通過動手實驗,不僅增強了學生實驗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好奇,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明白實驗在化學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寫 拆 刪 查

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第二步“拆”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以硝酸銀與氯化銅反應為例子,詳細引導學生掌握書寫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結論:強酸、強堿、易溶于水的鹽寫成離子。

難溶的物質,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氧化物,單質,氣體等用化學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師補充,然后讓學生練習)

在此,使學生所掌握知識具體化。通過“引導→設問→討論→總結→練習”五步曲,攻克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三步“刪”是書寫過程中最易掌握的內容,只需認真對待就可以了。

[教師設問]: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視,應檢查什么?

(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結論:檢查(1)質量守衡(2)電荷守衡(3)電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還原反應)

目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從具體問題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教師總結] 書寫四步中,“寫”是基礎,“拆” 守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考試當 5

中的熱點問題。對該知識點學習過程教師要多安排一些時間,通過教師提問、學生上臺書寫等多種形式以達到突破重點的學習目的。

教師精心設置訓練題目,學生練習并討論,啟發學生,得出離子方程式的意義即“離子方程式不僅可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3、討論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課件展示]根據提供的試劑,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書寫符合要求的離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應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歸納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變教材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梢愿臃奖阌谒袑W生觀察,使眾多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大教學知識的容量,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領悟難點知識。

(三)小結

[課件展示]離子反應小結

采取學生先小結,老師后總結的方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課堂練習

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內容特點設計練習內容,該練習對本節所學內容起到鞏固作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重點知識的掌握。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16、離子反應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現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教學內容離子反應,它是高中階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在學情上學生已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復分解反應和酸堿鹽導電實驗是引入本節課的關鍵,而后面許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都會涉及離子反應的內容,故本節內容可以說梳穿了高中化學的始終,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要求把本節課分為二個課時,確立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

2、 了解電離極其方程式的書寫。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①電解質的定義;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①電解質的定義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采用實驗探究法,力求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學會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的科學學習方法。把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學習;谶@樣的想法我把學習過程設計如下。

五。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 情境引導 激發欲望。

實驗一,NaCl晶體 , 水 , NaCl 溶液導電問題對比提出問題:1.金屬導電的原理2. NaCl晶體 , 水為什么不導電,NaCl 溶液導電的原理分析問題:自由移動守鍵環節二 組內合作 自學討論

通過從NaCl晶體到溶液物質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轉變成離子的過程討論探究電離的定義和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環節三 班內交流 確定難點【練習】NaCl , NaOH、 HCl, CuSO4, H2 SO4,Ba(OH)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歸納總結酸堿鹽的定義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狀態下)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都是H+(氫離子)的為酸。

堿: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狀態下)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氫氧根離子)的為堿。

鹽: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狀態下)電離出的既有陰離子,又有陽離子,是鹽。

【過渡】酸堿鹽從物質分類上說均為化合物,統稱電解質。

環節四 點撥精講 解難釋疑

學習定義,分析辨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方法

電解質:電解質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能夠導電(電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并產生化學變化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電解質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不能夠導電(電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并產生化學變化的化合物。

【總結】1 電解質,非電解質均為化合物。

2 一般酸,堿,鹽,活潑金屬氧化物,水為電解質。

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氫化物,絕大多數有機物為非電解質環節五 隨堂練習 當堂反饋結合導學案練習鞏固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并理解電解質和導電的關系環節六 歸納總結 科學評價縱觀本節課的內容發現電解質與導電的關系學生認剩糊,還需要從電離的角度進一步分析,當然如果學生對本節內容掌握的較好,還可補充強弱電解質的學習,為后面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提供更確切的依據。

六 說板書設計

相關說課稿一等獎文章 《難忘的潑水節》的說課設計一等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師說課設計一等獎 《斑羚飛渡》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小鎮的早晨》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珍珠鳥》說課設計一等獎 《念奴嬌》的說課設計一等獎 《五柳先生傳》的說課設計一等獎 《富饒的西沙群島》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初二課文《云南的歌會》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最新《翠鳥》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一等獎 《百分數的應用》說課設計一等獎 《荷葉圓圓》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巨人的花園說課設計一等獎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第一課時的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小學語文第七冊《軍神》說課設計一等獎 《梅花魂》第二課時優秀說課設計一等獎

最新文章 謎語大全兒童水果 謎語植物 三角形謎語 成人猜謎語大全及答案 簡單的猜字謎語 卷簾格謎語是什么意思 手指的謎語 壁虎的謎語 給爸爸的一封信百字五十字 給小四班家長朋友的一封信 給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百字 英語老師致家長的一封信 學前班語言教案一等獎 逛商店教案一等獎 致適齡兒童家長的一封信優秀

人妻中文字幕中字在线_久久97超碰色中文字幕一_18成禁人10000视频免费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